为什么需要代理之静态代理的优缺点
什么是代理模式?简单来说:代理就是对目标方法进行增强。而它又是怎么用的呢?
我们都知道,数据库连接是很珍贵的资源,频繁的开关数据库连接是非常浪费服务器的CPU资源以及内存的,所以我们一般都是使用数据库连接池来解决这一问题,即创造一堆等待被使用的连接,等到用的时候就从池里取一个,不用了再放回去,数据库连接在整个应用启动期间,几乎是不关闭的,除非是超过了最大闲置时间。
但是在程序员编写程序的时候,会经常使用connection.close这样的方法,去关闭数据库连接,而且这样做是对的,所以你并不能告诉程序员们说,你们使用连接都不要关了,去调用一个其他的类似归还给连接池的方法吧。这是不符合程序员的编程思维的,也很勉强,而且具有风险性,因为程序员会忘的。
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使用代理模式,因为代理模式可以替代原有类的行为,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替换掉connection的close行为。
而代理模式又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,两种代理从虚拟机加载类的角度来讲,本质上都是一样的,都是在原有类的行为基础上,加入一些多出的行为,甚至完全替换原有的行为。
我们使用代理模式解决了相关问题,从静态代理的使用上来看:1.代理类一般要持有一个被代理的对象的引用。2.对于我们不关心的方法,全部委托给被代理的对象处理。3.自己处理我们关心的方法。
其优点表现为:在不修改目标对象的前提下,可以通过代理对象对目标对象功能扩展
代理使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实现类是什么,怎么做的,而客户端只需知道代理即可(解耦合),对于如上的客户端代码,RealInterner() 可以应用工厂将它隐藏。
缺点为:代理类和委托类实现了相同的接口,代理类通过委托类实现了相同的方法。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代码重复。如果接口增加一个方法,除了所有实现类需要实现这个方法外,所有代理类也需要实现此方法。增加了代码维护的复杂度。
代理对象只服务于一种类型的对象,如果要服务多类型的对象。势必要为每一种对象都进行代理,静态代理在程序规模稍大时就无法胜任了。